一 、兒童戶外游玩設施的“沉浸式”體驗設計
(一)“沉浸式”體驗設計的提出
德國兒童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并不是固化的實物,而是兒童進行探索世界的方式。兒童在游玩空間中進行游戲時會產生富有創(chuàng)造的自發(fā)性游戲,自發(fā)性游戲在提高兒童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兒童探索性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在開放性的條件下、各種天馬行空的游玩方式都有可能出現(xiàn)在兒童的自發(fā)性游戲中從而使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設計是用合適的方式解決問題,雖然是視覺表象層面的,但要站在用戶層面理解產品、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弊寖和约禾剿骱蛣?chuàng)造,本身就是一種“留有余地”的設定,讓使用者有更多的“沉浸式體驗,給使用者或參與者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游戲中的冒險元素和接觸自然環(huán)境對兒童成長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大膽地提出兒童游玩設施的設計中應該有“沉浸式”體驗設計的概念?!俺两健斌w驗設計主要指讓兒童參與到戶外游玩設施的設計中來,從兒童的角度對游玩設施進行半開放式的半成品設計,從而引導兒童產生自發(fā)開放的游戲行為,進而激發(fā)兒童的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提升。
(二)“沉浸式”體驗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1.打破單一方式,豐富游戲體驗
在兒童戶外游玩設施的設計中,“沉浸式”體驗設計能夠激發(fā)兒童產生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行為,而很多精細規(guī)劃兒童游戲方式的設計反而限制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兒童戶外游玩設施成人設計者要清楚認識到,游玩設施存在的根本意義在于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促進發(fā)展的最佳方式就是合作?!俺两健斌w驗設計注重兒童娛樂設施的多樣性,打破單一的設計向合作型游玩設施發(fā)展,認識到兒童娛樂設施對兒童社會交往的重要輔助作用。
2.主動探索學習,引導發(fā)展方向
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除基本的身體機能發(fā)展需求、語言、思維、情緒、個性以及社會化的發(fā)展,都影響著兒童的成長,因此如何巧妙地將游戲與兒童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是兒童戶外游玩設施設計時應當考慮的重要問題。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觀”指出,通過游戲來培養(yǎng)兒童的人格其實是游戲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讓兒童在游戲中主動探索學習,在“沉浸式”的環(huán)境中適應社會環(huán)境,在交互中鍛煉語言與思維,在社交與冒險中鍛煉情緒與個性,幫助兒童在游戲中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因此,讓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將兒童游戲與兒童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法既保護兒童的天性,又引導兒童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3.設計主題類型,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層次理論在兒童階段也適用,兒童依照發(fā)展層次從低到高遞進,因此在兒童游玩設施的設計中要注意設計不同的主題類型以滿足兒童不同階段的需求。戶外游玩設施的基本鍛煉功能可以滿足兒童的生理機能需求:形象主題類游玩設施可以滿足兒童的探索外部世界需求:體驗互動類游玩設施可以滿足兒童社交需求。從兒童發(fā)展層次的角度進行戶外兒童游玩設施的設計是真正尊重兒童的不同階段需求,在游戲中幫助兒童完善自我人格更好地成長。
二 、兒童戶外游玩設施
“沉浸式”體驗設計的要素分析
(一)裝飾要素在“沉浸式”體驗中的應用
裝飾要素主要包含造型要素和色彩要素,兒童游玩設施的造型和色彩是引起兒童本能情感體驗的第一要素,對兒童的情緒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兒童戶外游玩設施的設計中,造型的突變、色彩的對比都可以看作一種“留白”設計,在游玩過程中可供兒童“沉浸式”感受。廣東惠州某小區(qū)中,設計師利用簡單的白色鋼管塑造出充滿變化的裝飾造型,不規(guī)則的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的設計界限,兒童天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知欲,這種突破引導兒童對這些設施的造型充滿興趣[叫,兒童可以在其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游戲體驗。
(二)材質要素在“沉浸式”體驗中的應用
材質要素主要指兒童游玩設施所使用的材料,材料是構成兒童游玩設施產品的基礎,材料選擇是否適宜,直接影響到兒童在使用和游玩過程中的身心感受。材料包括設施設備本身、設施空間內部的材質和空間外部的鋪裝等。部分游玩設施場地中使用的單一塑膠鋪裝挑戰(zhàn)性不高,僅支持兒童進行功能性游戲不足以滿足兒童活動的多樣化需求。[叼??谀成鐓^(qū)中的兒童戶外游玩設施在大面積塑膠材質地面鋪裝中穿插一片無規(guī)則的沙坑,面對變化的材質,兒童獲得了不同的觸感體驗。橡膠、碎木屑、草坪、沙地等軟性材料給予兒童質樸、平滑的感受,沙坑帶給兒童心理上與身體上足夠的安全感,無規(guī)則的沙坑游戲便是在塑膠跑道激烈的跑跳后的“沉浸式”體驗。
(三)環(huán)境要素在“沉浸式”體驗中的應用
環(huán)境要素指兒童戶外游玩所處環(huán)境。環(huán)境在兒童戶外游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環(huán)境與戶外游玩設施一起為兒童提供一個集生理鍛煉、智力發(fā)展和禮會交往于一體的游樂場所。在環(huán)境要素中,尺度是重要的標準,但不同尺度產生的環(huán)境與游玩設施之間的對比能夠讓兒童在面對空間變化時產生心態(tài)的變化與調整。
在西班牙瓦倫西亞格列佛公園中游玩的兒童如后“小人國”的城民,他們利用“梯子”攀爬到格列佛身上,探索龐然大物。兒童面對尺度如此巨大的游玩設施內心充滿好奇,其中的各項游戲設施都是適宜兒童尺度的,但兒童在游戲過程中并不能完整看到格列佛的造型,大尺度的游玩設施形態(tài)具有神秘感。在環(huán)境要素中除了尺度的夸張變化,空間形式的穿插也是“沉浸式”體驗的方式之一。分子迷宮是由簡單的六邊形元素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的兒童戶外游玩設施?!胺肿印迸c“分子”之間有可穿過的輕質隔斷、不可穿越的編織網墻、密閉單元三種結構形式組成,不同的空間形態(tài)與穿梭于各個空間時的光影變化讓兒童感受到趣味性,給兒童帶來刺激感與新鮮感。
(四)功能要素在“沉浸式”體驗中的應用
兒童戶外游玩設施中除基本的娛樂休閑功能外還具備其他功能要素,在突出主要功能的同時,對附加功能進行合理的增減,是突出兒童戶外游玩設施設計功能要素的關鍵。兒童與設施的交互方式決定兒童是否能夠保有持久興趣、專注和熱情。長春某兒童公園內的兒童游玩設施采用翻轉板景墻的互動方式,激活場地邊緣活力,鼓勵兒童在此游戲、涂鴉與創(chuàng)作,兒童在用手翻轉板景墻時的交互動作體現(xiàn)了交互功能在“沉浸式”本驗設計中的應用與融合。設計者針對目標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特點,給予設施可變、可動、可交瓦的互動形式,提升目標兒童的行為體驗。
三 、兒童戶外游玩設施“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
福祿貝爾認為兒童的天性是在活動中發(fā)展的,而游戲是兒童的重要活動形式,因此游戲在兒童的生活和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離不開設計師對“場地+設施”設計模式的持續(xù)調整與探索,這對兒童進行空間的自主探索行為有重要作用。
(一)多元化“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
兒童游玩設施多元化設計策略指將兒童游玩設施的多元化功能、多元化裝飾、多元化環(huán)境形態(tài)以及多元化要素進行疊加的設計策略。兒童通過參與多元化的游戲設計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互動,為后續(xù)游玩設施元素的開發(fā)提供重多可能。同時,多元化的游戲要素能夠有效避免兒童游玩方式單一。
土耳其一所超大型兒童游樂場的設計有效運用了環(huán)境形態(tài)多元化、裝飾多元化、功能多元化等策略.起伏的橋洞與地形構成了不同形式的敞開式游戲空間,塑膠材質的大面積使用和軟質鋪裝不僅能夠降低兒童硫碰風險,還給兒童帶來心理安全感:游戲場地內紫色與黃色的互補色應用,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粉色作為過渡色,既不影響色彩的層次感,又有效調節(jié)畫面平衡感,滿足兒童視覺審美。曲線的運用給人以多變但柔和的視覺感受:豎立的不規(guī)則雕塑形成的模糊空間為兒童提供了自由活動的場地,他們還能夠在高低不平的坡道上攀爬、滑行,在游戲中自發(fā)探索,在開放式的游戲中實現(xiàn)游玩和社交的更多功能選擇,這種設計便體現(xiàn)了“沉浸式”體驗設計中的多元化策略。
(二)開放性“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
蘇珊·G·所羅門認為,一個有意義的游戲場應具備兒童能夠適應的變化、復雜、挑戰(zhàn)、冒險等特質。在兒童戶外游玩設施的設計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體現(xiàn)在造型裝飾、功能、材質、環(huán)境等多種設計元素中,開放性“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指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需求,通過對設計元素的疊加組合從而為兒童“沉浸式”體驗提供實踐的機會。
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在迪土尼樂園“撒上草種,提前開放”的路徑設計方式打破了設計的固有思維,完全開放的設計不但有助于設計師設計出真正適宜兒童的動線路徑,且給予兒童舒適的行為體驗法國ChampAnthur游樂場中包圍游樂場的車道路徑設計即是功能開放的體現(xiàn),不僅用分割和連接的方式起到界定場地范圍的作用,還是一片開放性的模糊空間。開放的模糊空間,減少預設“場景”造成兒童的被動接受:不同年齡段、不同發(fā)展層次的兒童在相同的空間內創(chuàng)造不同的游戲環(huán)境與游戲方式,他們或在“黑板地面”上奔跑騎行,或在沙坑中嬉鬧,或在模糊空間進行建構游戲,置身其中,每位兒童都能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游戲模式,用“留白”的方式探索“沉浸式體驗”的空間。
(三)交互型“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
兒童是兒童游玩設施設計的主要對象,“兒童參與”是兒童游玩設施設計的根本目標。交互型“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意指讓兒童參與到人機、人人交互游戲中時,避免對兒童行為的限制,用不同的交互形式激發(fā)兒童探索外部世界的行為。設計中一切包含“沉浸式”體驗要素的,具有交互行為的設計都可稱為對交互型“沉浸式”體驗設計策略的運用.針對目標兒童的認知特點,變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兒童注意,因此給予設施可變、可動、可交互的參與形式,更能增加兒童參與度。
游戲中的兒童不止通過互動與設施“對話”,也在借助互動設施與同伴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對話”兒童與設施進行交瓦時,瓦動性較強的設計能夠讓目標兒童在使用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反饋,進而提高兒童游戲興趣。筆者自行設計的“銀河軌道”戶外兒童游玩設施,模擬銀河系中星球入軌,隨著自己的軌道運行的情景,星球球體皆可活動,兒童在與游樂設施進行互動的同時,還可以與同伴交互玩耍,互相傳遞信息,協(xié)調彼此的關系以共同完成游戲目標。在“沉浸式”體驗設計中適當?shù)慕换ゲ粌H能夠促進兒童強身健體,也能激發(fā)兒童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從而潤物無聲”地完成兒童人格成長、自我完善和對客觀世界的價值判斷。
兒童擁有天馬行空,肆意創(chuàng)造的天性,外界環(huán)境對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兒童戶外游玩設施是兒童生活中必要的存在,“沉浸式”體驗打破固有模式,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給兒童以多樣化的空間體驗,激發(fā)兒童對環(huán)境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彈性運用沉浸式”體驗的設計策略,使兒童在游戲中成長,重具探索和挑戰(zhàn)精神。